我很早之前就从维基前辈那里听说过Toolforge了。大家都知道维基百科有很多机器人,还有很多小工具。可以说在当今的维基百科的正常运转,是非常依赖于这些自动化程序的。作为普通的编者,可能接触更多的是半自动编辑工具,比如Twinkle、Wikiplus、Cat-a-lot之类,这些一般只要前端JS脚本就可以实现了。但全自动运作的机器人,则一般是持续跑在某台电脑的程序,我们可以在编辑历史里面看到它们的踪迹,但除了已经涉足维基的技术领域的用户以及机器人的主人以外,可能对机器人实际运作的方式以及运行环境的可能并不十分清楚。另外,那些并非能简单通过前端实现的小工具,其实需要有一个环境来运行。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众多这类工具运行的一个环境,Toolforge。
目前我看到的有关Toolforge的介绍都是英文的。当然大家都受到了良好的英文教育,看懂应该是不成问题。不过阅读外文的资料毕竟不如母语资料顺畅,我一直没有尝试涉足Toolforge。但终于,最近,我想要一探深浅了。那么我就陪大家一同来认识一下Toolforge吧!
Toolforge是一个托管环境。Toolforge使您可以轻松地执行分析、管理机器人、运行web服务和创建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项目编辑、技术贡献者和其他志愿者在维基媒体项目上工作。
Toolforge是Wikimedia Cloud Services(WMCS)服务套件的一部分。它得到了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支持。
此页面包含工具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Toolforge管理员的文档链接。
简单来说吧,就是这么多机器人,不能让大家掏腰包去租服务器啊。而且有些机器人和小工具本身就是基金会开发的,运行在WMCS上,开放给大家用其实也是对维基媒体运动(Wikimedia Movement)本身的一种支持。与Toolforge相关的,WMCS还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Cloud VPS。用说明文档里的解释来说,Cloud VPS是一种IaaS解决方案,而Toolforge是一种PaaS解决方案。相信熟悉云计算的大家对以上的词汇不陌生。具体来说,Cloud VPS就是提供一台虚拟机给你耍,你需要自己决定安装什么软件,自由度较高,不过Cloud VPS也比Toolforge要难申请一些。Toolforge的话,你同样可以通过SSH访问命令行,但你的权限有限,相当于服务器系统、数据库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都安装好的一个环境,你可以运行你的程序,做这个环境下你能做的事。
我们来看看Toolforge的结构:堡垒机(bastion host)、作业网格(job grid)、web集群(web cluster)、数据库(database)。1 那么什么是堡垒机呢?来看看维基百科怎么说:
堡垒主机是网络上专门设计和配置以抵御攻击的一种特殊用途的计算机。这类计算机通常托管着单个应用程序,例如代理服务器,所有其他服务都被删除或限制以减少对计算机的威胁。
另外有一个与堡垒机类似的概念,叫做跳板机(jump server),它与堡垒机的主要区别是,跳板机是连接两个可信网络的桥梁,堡垒机则不然。
“作业网格”是网格计算的一个概念。Grid Engine目前是Toolforge的两大后端之一,另一个是Kubernetes。从文档里我们也看到基金会在积极推动大家把能在Kubernetes运行的程序,都用Kubernetes跑。但毕竟K8s的技术比较新,很多机器人程序都还是采用Grid Engine的方式启动,但其实他们那些程序迁移过去其实不难。我采用的也是Grid Engine,因为它有generic的选项,toolforge的K8s的只支持几种常见的语言(golang、jdk、node、php、python、ruby、tcl),而我要用OpenResty+Lua。
关于web集群,其实实际的操作是一个黑箱,但我们知道它有一个前置的代理,代理会把请求分发给集群中的服务器。而且无论哪个服务器都可以跑任何一个Toolforge定义的web服务,这是因为Toolforge使用了共享存储(shared storage)。就相当于同一个存储大家都能访问。其实这个概念已经是和Kubernetes容器云那一套异曲同工了。
最后就是数据库。跟维基媒体的数据库一样,是MariaDB。我们在toolforge里面可以连上一个公用的wiki replicas,方便我们分析维基数据;以及一个用户创建的数据库,方便我们的Web服务存储数据。当然,在数据库之外,还有Redis和ElasticSearch可以使用,可以说在基础设施上还是非常齐全的。这也就让我们不用去请求管理员安装软件,也能搞自己的工具或者机器人了。
Toolforge即便再好,如果不能用也是白搭。想要让基金会的资源给我们用,申请的流程是少不了的。但申请的流程又是用英文描述的,头大。我也是懒得看,但这次硬着头皮看了。下面我就说下我的流程,主要参考官方的Quickstart
创建一个维基媒体开发者帐号。(这个链接直接搞定,创建过程无审核。)
创建完就可以了登录toolforge admin这个页面了。(注意到这一步并不意味着你可以SSH开干了,你会发现虽然你有SSH帐号,但是还不能用)
需要先申请入伙,也就是Membership,然后就等着吧,等上几天就通过了。
通过之后你才可以连SSH。注意连的话要先配置SSH的公钥(public key),这就会代替密码,让你直接连上服务器。
ssh yourname@dev.toolforge.org
但你如果想要用SOCKS5代理连SSH呢(毕竟大陆连接很慢),就用下面这个
xxxxxxxxxx
ssh -o ProxyCommand='nc -x 127.0.0.1:1080 %h %p' yourname@dev.toolforge.org
假设你成功连上了,你就可以一通操作了。先练练Linux基本操作,摸索一下文件结构吧。我并不建议上来就开始建tool,开webservice。熟悉一下环境还是很必要的。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Linux,就更可以熟悉一下啦。比如别人的项目在哪,共享的资源在哪,维基百科dump以及pageview数据又存在哪。种种,放心,你没有删库的权力,你只有删除自己的文件的权力。这里你不会有root权限,你也就能够学乖如何在低权限下做成事情。
感觉熟悉得差不多了,就创建tool吧。也许你在想,为什么不直接开始搞事情,而建tool呢?我想了两个原因:一个是tool可以方便协作,可以有多个贡献者;另一个是,你可以让你的toolforge不至于太混乱。有了tool,你可以直接在tool的home里面放代码,执行或者提交Job。
虽然我也能用Java、Python或者Node.js,但终究想用自己喜欢的Lua来编写tool。还好Grid Engine支持通用类型的服务。我想既然这样,我就安装OpenResty呗。然而我发现,dpkg是用不成的,那么正好,直接源码编译安装。OpenResty的编译需要这些库:
xlibpcre3-dev libssl-dev perl make build-essential curl
然而toolforge上一个不缺。于是可以编译安装了。使用下面的命令
x
./configure --prefix=/data/project/tool-name/openresty
把tool-name改为你tool的名字。因为默认的/usr/local/openresty
是装不进去的。不过我考虑如果你多个tool都要用OpenResty呢,不可能编译多遍,可以考虑放到/data/scratch
里面,但我没有试过,不知道会不会遇到权限的问题。
不久之后configure就完成了。在configure过程中其实也编译了一些基础的库,比如LuaJIT。完成之后呢,就该make了。根据CPU的核数,我们直接采用
xxxxxxxxxx
make -j8
据说可以发挥多核的优势来加速编译。Toolforge的性能并不高,所以该加速还是要加速一下的。不过make的过程还是比较长。之后再
xxxxxxxxxx
make install
就大功告成了。把官方新手上路的例子下载下来,可以成功运行。不过我遇到的下一个问题是作为webservice运行。
使用OpenResty的目的是搞网站,如果外部访问不了,那再好也是没用的。好的,这里有一个坑等着我们,那就是:对于Grid Engine来说,每次映射给外部的端口号都是不一样的,这个端口会作为PORT这个环境变量提供给我们。但对于Kubernetes来说,永远都映射8000端口。这就需要我们的Nginx每次都监听一个不同的端口。这难不倒我们,写一个nginx配置的模板,里面PORT用变量表示,然后用shell脚本替换一下再跑我们的服务就好。下面是我写的脚本,叫做start_server.sh
x
PATH=/data/project/tool-name/openresty/nginx/sbin:$PATH
export PATH
cd /data/project/tool-name
envsubst '${PORT}' < conf/nginx.template > conf/nginx.conf
nginx -p `pwd`/ -c conf/nginx.conf
然后我就尝试跑webservice了,
x
webservice --backend=gridengine generic start /data/project/tool-name/start_server.sh
但是有点让我失望,服务并没有启动成功。我检查error.log发现没有东西,检查service.log依然没有有用信息,全都是
xxxxxxxxxx
2020-10-21T14:59:46.729025 Throttled for 3 restarts in last 3600 seconds
这种信息。我就疑惑,问题在哪儿呢?我尝试了直接jsub这个脚本,直接运行这个脚本,都没发现问题。于是我就跑到IRC上面问问题了,#wikimedia-cloud,不懂就问,不过他们也没有给我特别有用的提示,但他们说理论上是可以这样运行的。那咱就再想想问题在哪儿吧。我甚至找到了webservice这个工具的源码,因为我怕是它没有把PORT传过来,结果发现它还是很忠实的。但我突然想到,会不会是nginx是在后台执行,所以让python以为我的程序已经结束,就结束掉了webservice呢?按照这样的猜测,我找到了如何让nginx不在后台默默运行,那就是在nginx的配置文件里面加入
deamon off;
尝试过后果然迎刃而解,居然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其实玩toolforge还涉及到如何访问MariaDB数据库,如何用ElasticSearch搜索条目内容,如何用Redis之类的,不过由于太简单,看看文档就明白了,我就不费篇幅了。我日后会继续利用Toolforge来实现我的想法,等那时候在继续分享。∎